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运理论 > 正文
运用马克思主义主体论 提升工会在高校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来源/作者:校工会发布时间:2017-12-14 14:45:50浏览量: 文字大小:

图书馆   胡利敏 冯新霞

摘要:高校工会是高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与纽带,在学校凝聚力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工会在高校凝聚力中的作用,就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思想,在对高校凝聚力的内涵、特征,工会在学校凝聚中的作用认知的基础上,提出思想上重视,工作中夯实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来应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主体论  工会  高校凝聚力

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保证有序、有效的开展,必须要学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论思想,进一步推动工会在提升学校凝聚力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形式和根本功能特性,人的活动从结构上看,就是活动的主体通过中介与活动的客体动态地相关联的关系结构。在这个关系结构中,关系结构的两端借助于中介把主体性和对象性连接统一起来。在提升学校凝聚力这个活动的关系结构中,活动主体高校党委就是借助于工会实现与教职工群众间的鱼水关系,提升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的。因此,进一步提升高校工会在发挥学校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

1.理解高校凝聚力的内涵与特征

著名心理学家科特·勒温最早提出凝聚力的概念。他认为,凝聚力主要关注个体如何知觉其自身与某个特定群体的关系。应用到社会领域,凝聚力是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关联以及团体组织目标认同的程度,团体内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高校凝聚力就是教职工在学校发展目标的引力下,实现学校既定目标和自愿分担风险的一种综合力,其实质是教职工对学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它是是一个高校的生命力,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观念上的认同感。即全体教职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事业心,对学校发展有相似的认同感。二是利益上的一致性。即全体教职工个人发展与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景有着息息相关的归属感。三是情感上的相容性。具体表现为全体教职工能够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同甘共苦、尽职尽责、勤奋敬业。

2.认识工会在在提升高校凝聚力中发挥的作用

高校工会主要有四项职能: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与职能和教育职能。

2.1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最核心的职能。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劳动是广大劳动者对社会的重大贡献。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保证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学校凝聚力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工会要坚持主动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

2.2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教代会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政领导与教职工进行协商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实施民主管理,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会作为教代会的重要组织者之一,不仅保证了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务,重要决策的知情权、监督权,而且能充分发挥这一群体较高的知识理论水平,促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

2.3开展各种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增强教职工的向心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是学校开展教职工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工会通过各种有效载体,积极开展各种贴近职工、贴近生活、有趣味的文体活动来丰富教职工的生活,能处处的让教职工时刻感受到校园文化,从而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向心力。

2.4创造人文关怀环境,增进教职工的归属感

人际关系和谐与否,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工会就是通过创建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建设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

3.把握高校工会在提升学校凝聚力中面临的挑战

一直以来,高校工会在促进学校凝聚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形势、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使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3.1思想认识上重视不足

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围绕“学科进位”“科研发展”开展工作,以此来提升学校的整体排名和办学实力。为此,给教师提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各种考核要求。在上述背景下,高校院系层面和机关单位几乎忽视或者弱化了工会建设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工会地位实际处于各个部门的边缘地位。导致其在理论研究、开展方式以及理念制定上都没有与职工需求、学校改革与发展实际相契合,在学校凝聚力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足。

3.2工会组织制度亟需完善

组织制度是保证工会工作规范进行的保障。目前,高校工会制度建设已融入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之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规模的继续扩大,内涵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目前高校工会组织缺少真正有凝聚力的拳头活动,各项制度离规范化还有距离,几乎很难跟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内涵发展的步伐。

3.3工会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工会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工会工作的发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而高校教职工是以知识分子为主要群体的社会人群,知识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普遍较高,是新媒体使用极为广泛和活跃的群体。如何有效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给工会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落实工会在提升学校凝聚力中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只有在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中牢固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增加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凝聚力对于一个群体的发展至关重要性,凝聚力强则群体战斗力就强。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切实发挥在学校的凝聚力中的作用,必须做到两点。

4.1思想上重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一种孤立的唯一存在物,人是在关系中存在,并通过活动来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可以说都是为了处理人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就如马克思所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因此,人的活动具有为我性。这种为我性表现在人能自觉、能动的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对象来设定活动目的,通过创造性地扬弃外部对象的现成形式,使观念的目的在改变了形式的对象中得到对象性的表现。而在人的活动中,人是借助于中介把主体性和对象性连接统一起来,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这种关系网络系统,使人成为现实样子的生活条件和文化环境。在提升学校凝聚力这个活动的关系结构中,活动主体高校党委是借助于工会形成与教职工群众间的合力,这就要求党委要充分认识到工会在提升学校凝聚力中发挥的作用,借助、借力于工会,自觉、主动、创造性改变教职工现有状态,在全校形成新的合力,进一步提升教职工对学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同时,高校党委也要认识到,人在活动中的中介,它既是人的活动共时性展开的中介,也是人的活动历时性发展中的中介,对工会在提升学校凝聚力中的现有作用既要承认和重视,也要根据新形势,在服从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工作大局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会建设。只有思想上重视,才有可能落实到行动。因此,学校须对工会在学校凝聚力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给予十足的重视。

4.2工作中夯实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马克思指出:“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作为现实的、有意识的存在物,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就需要依赖他之外的对象。因此,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物,决定了他的活动是对象性的活动,具有对象性。这种对象性具体来讲,就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以不同方式对外部对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成为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主体的人,在同外部世界发生多种关系中对客体表现出一种主体势作用,这种主体势就是主体在一定的活动系统中的一种自主的、能动的状态和趋势。工会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与广大教职工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要做好连接高校党委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发挥好自身工作的独特优势。

4.2.1完善工会组织制度

组织制度是工会维护作用职能,保证工会工作有序、有效、规范进行的保障。组织上,要切实加强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坚决服从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工作大局,不断健全机构组织,保证工会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度上,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各类合理化意见建议征集的制度,利用网络使用的私人性,激发教职工参与的热情,广泛、及时的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高校完善工会制度。

4.2.2提升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

工会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工会工作的发挥。工会干部良好的品德和素质是一种导向。因此,培养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就显得尤其必要。特别是新形势、新媒体环境下,对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围绕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中心思想,抓住新媒体对高校工会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养德修身,通过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法律意识、政策水平和修养,争创做智能型、创新性干部,使高校工会工作在创新发展中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引导全体教职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提升学校的凝聚力。

4.2.3加强工会硬件设施建设、积极营造人文关怀环境

影响一个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团体内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工会作为连接党委和教职工的枢纽,要通过不断加强完善硬件设施、积极营造人文关怀环境,来增进教工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一方面,通过改善教工活动室,使教职工即有锻炼、休闲放松的场所,也有助于增强彼此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要做好“献爱心、送温暖”工作,并使其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实时解决教职工生活中医疗、住房、子女受教育等实际问题,确保教职工生活上的满足感。通过为教职工提供各种学习进修的机会,为其学术发展创造条件,确保教职工工作上的成就感等等。就是通过这些做到成员心坎里的工作,为教职工打造一个轻松温暖的生活、工作环境,真正的把组织的温暖送到教职工的心里,使广大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增进学校的凝聚力。

4.2.4加强工会的作风建设,塑造良好的工会部门形象

工会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自己在发挥学校凝聚力中的作用,就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作风建设。首先要立足于教职工利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学校的发展新形势,高校与教师间劳动关系、利益关系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要经常的、主动的深入教职工,体察广大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倾听其意见、建议,悉心照顾他们的需要,才能保障进一步夯实学校凝聚力建设的基石。其次,要给予广大教职工广泛、充分的民主权利。确保其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改革方案的讨论工作,利用宣传、会议等形式及时化解矛盾,从而使之对学校各项政策、措施产生认同感,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凝聚人心,增强学校对他们的吸引力。第三,要加强工作理论方面的探讨和研究。通过提高理论水平,来转化成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工会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芳芳,高校基层工会工作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36).

[2] 裴春燕 陈新亮 段军,浅谈工会在高校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 http://www.zjkgh.org/gyjj/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312011.11.24.

[3]陈志尚,人学原理卷北京出版社[M].北京出版社,2004.12.